本書針對淮北地區因地下水開采造成的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巖溶塌陷環
境地質問題,按照監測井優化與實驗觀測、機理與規律識別、閾值體系建立、多水源調控
方案構建、工程布局與實踐、管理與保護的思路,全面系統地闡述不同層位地下水動態演
化與歸因解析,并結合典型區域研究,剖析地下水開采與水位埋深互饋機理;基于地下水
水位水量雙控閾值體系,闡述多水源聯合配 置工程技術,提出地下水管理保護措施,整體
形成了地下水超采背景下區域水資源綜合利用和水安全保障理論與技術體系。本書可供水
利行業從業者參考使用。
目 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研究需求
2 淮北地區概況
2.1 自然地理
2.2 社會經濟
2.3 水文氣象
2.4 水文地質
2.5 區域地下水循環及三水轉化關系
2.6 地下水開發利用歷史
2.7 地下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2.8 地下水系統脆弱性
2.9 地下水功能分區
3 淮北地區地下水動態時空演化及歸因解析
3.1 淺層一含孔隙水水動態變化特征及歸因分析
3.2 淺層二含和深層孔隙水三含動態特征分析
3.3 裂隙巖溶水動態特征分析
3.4 淮北地區地面沉降成因及趨勢分析
4 承壓含水層頂板黏性土釋水機理研究
4.1 承壓含水層頂板固結排水試驗研究
4.2 固結試驗結果及分析
4.3 滲透試驗結果及分析
5 中深層及巖溶地下水多變量關系研究及應用
5.1 地下水超采與地面沉降實測資料及階段劃分
5.2 地下水超采與地面沉降雙變量關系研究
5.3 地下水超采與地面沉降多變量關系研究
5.4 地下水超采與水位埋深實測資料
5.5 阜陽市地下水超采與水位埋深的關系
5.6 宿州市地下水超采與水位埋深的關系
5.7 淮北市地下水超采與水位埋深的關系
6 地下水水位適宜管控閾值研究
6.1 地下水數值模型
6.2 地下水水位適宜管控閾值構建
7 地下水開采量控制指標研究
7.1 指標構建研究思路
7.2 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標閾值研究
7.3 地下水取用水量閾值合理性分析
8 基于水位水量聯控的多水源配置與保護技術
8.1 交互式情景共享的水資源系統動態配置模型
8.2 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研究
8.3 地下水分期分區壓采指標研究
8.4 多水源配置與保護技術實施效果
9 地下水管理保護研究
9.1 地下水管理與保護現狀
9.2 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9.3 地下水管理保護措施
1.0 技術成果與應用前景
10.1 主要結論
10.2 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