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 心理健康教育論
第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本體論
一、心理本體論之一:心理·意識·無意識
二、心理本體論之二:價值觀
三、心理本體之三:個體心理發展機制
四、心理健康教育之本體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認識論
一、生命自我傾向:心理健康教育的根底問題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與人格的合一問題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行動論
一、心理健康與教學效果的關系
二、“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構想與作為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論
一、毛澤東詩詞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價值及其實現
二、《老子》和諧心理學思想與心理健康教育
三、子貢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四、袁紹敗亡的心智剖析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醒意義
五、傳統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寶貴資源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標準論
一、心理健康標準及家風的教育意義
二、心理健康標準的特點及其教育意義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技術論
一、互聯網技術的效應問題
二、網絡成癮的基本心理問題
三、網絡成癮的機制與防治問題
第七章 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論
一、創造性與心理健康教育
二、“怨”的心理狀態與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態文明建設與心理健康教育
下 心理學史論
第八章 心理學發展中的科學性與人文性問題
一、心理學發展中的科學性問題
二、心理學的人文性問題
三、心理學發展中的科學性與人文性關系問題
第九章 心理學流派的人性論問題
一、人性論的心理學簡史
二、性善論的心理學流派
三、性惡論的心理學流派
四、中性論的心理學流派
第十章 心理學流派的哲學基礎問題
一、構造心理學的哲學基礎
二、機能心理學的哲學基礎
三、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哲學基礎
四、精神分析的哲學基礎
五、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哲學基礎
六、西方心理學的普遍哲學背景:實證主義
第十一章 心理學發展中的研究對象問題
一、經驗
二、意識
三、行為
四、認知
第十二章 心理學發展中的研究方法問題
一、內省法
二、實驗法
三、測驗法
第十三章 現象學方法與心理學研究
一、現象學與現象學方法
二、現象學方法的特質
三、現象學方法之于心理學研究
第十四章 心理學發展中的本能問題
一、古老的本能問題
二、達爾文的本能觀
三、詹姆斯的本能論
四、弗洛伊德的本能論
五、華生的本能觀
六、麥獨孤的本能論
七、與本能和合共生
第十五章 心理學發展中的身心關系問題
一、身心二元論/身心平行論
二、身心交感論
三、身心一元論
第十六章 心理學發展中的“矯枉過正”問題
一、心理學發展史上“矯枉過正” 的突出現象
二、心理學發展史上“矯枉過正”現象的原因
三、心理學發展“矯枉過正”現象的回正
第十七章 行為主義的智慧、問題及啟示問題
一、為何要向行為主義學習
二、向行為主義學習什么
三、對行為主義的幾點檢討
四、傳統心性心理學的硬傷
五、心性心理學的現代革新
第十八章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危機”問題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危機”的序幕
二、人本主義心理學“危機”的主要表現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危機”的成因
四、人本主義心理學“危機”的影響
五、結語:心理學未來的“危機”
附一 心理學家的壽命與心理學發展的關系問題
一、50名心理學家的壽命集群與基本信息
二、心理學家壽命的心理學學術價值
三、心理學家的晚期代表作與學術厚度
四、結語
附二 “心理學史”的課程思政問題
一、課程思政的簡要界定
二、“心理學史”課程思政的特性
三、“心理學史”課程思政特性的激活
四、結語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