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基本概念
一、森林采運
二、森林采運技術
三、中國傳統森林采運技術
第二節 中國古代對森林采運技術的記載概述
一、經典文獻的記載
二、史志的記載
三、農書的記載
四、文藝作品的記載
第三節 相關研究文獻梳理
一、對中國傳統森林采運技術的專門研究
二、中國林業史國家層面的研究
三、中國林業史地方層面的研究
四、森林采運學科的專業文獻
五、除林業史和森林采運之外其他林學學科的文獻
六、林學以外其他領域的文獻
第四節 本書研究的目的、內容與方法
第二章 采伐規劃技術
第一節 伐期齡的確定
一、管子的 “十年樹木”
二、莊子的森林工藝成熟
三、《齊民要術》中的林木伐期齡
四、《太平廣記》中的榆樹伐期齡
五、其他農書中的林木伐期齡
六、民間采伐中的伐期齡
第二節 林木主伐月份安排
一、對適宜林木主伐月份的記載
二、對不適宜林木主伐月份的記載
三、確定宜忌月份的主要依據
四、林木主伐宜忌的逐月辨析
第三節 伐木宜忌日期
一、從木材防蛀角度確定伐木宜忌日期
二、從擇吉角度確定伐木宜忌日期
第四節 采伐區域規劃
一、隨山刊木
二、從木材進貢看森林采伐區劃
三、從運材距離看森林采伐區劃
四、墨子的戰時采伐區域
五、等分的林地采伐規劃方法
第五節 采伐木選擇
一、斬季材
二、直木必伐
三、觀天性伐木
四、無大小修短
五、采伐大木
六、采伐雜木惡木
七、民間采伐木選擇習俗
第三章 采伐作業技術
第一節 人員配置
第二節 伐倒木技術
一、立木根部及周邊清理
二、倒木方向選擇
三、砍斫過程
四、伐木茬口
五、伐木輔助措施
第三節 伐倒木的處理
一、打枝
二、剝皮
三、造材
第四章 集材技術
第一節 人力集材
一、用繩背木
二、用架背木
三、單人肩扛木
四、雙人肩扛木
五、肩扛抬木
六、人力放木
七、人力拖木
第二節 畜力集材
一、主要方式
二、技術要點
第三節 滑道集材
一、土滑道
二、水滑道
三、冰雪滑道
四、木滑道
五、技術要點
第四節 廂道集材
一、古代廂道
二、廂道結構
三、廂道分類
四、技術要點
第五節 天車集材
一、歷史記載
二、轉車結構
三、技術特點
第六節 拖轤集材
第五章 木材運輸技術
第一節 水運
一、單漂流送
二、筏運
三、船運
第二節 陸運
一、人力運輸
二、畜力運輸
第六章 木材貯存技術
第一節 木材分類
一、宋 《營造法式》中的木材分類
二、明 《工部廠庫須知》中的木材分類
三、清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中的木材分類
四、清 《工程做法》中的木材分類
五、清 《三省山內邊防備覽》中的木材分類
六、民國時期的木材分類
第二節 皇木廠
一、木廠的設置
二、木廠的管理措施
第三節 歸楞
一、楞堆類型
二、歸楞方式
第四節 木材保護
一、楞堆的保護
二、木材的特殊處理
第七章 撫育采伐技術
第一節 修枝
一、對修枝必要性的認識
二、修枝年齡
三、修枝季節
四、《桐譜》中的泡桐修枝技術
五、《農政全書》中的修枝技術
六、《灌園史》中的觀賞樹木修枝技術
七、《竹嶼山房雜部》中的修枝技術
八、《龍泉園語》中的五類修枝對象
九、民間流傳的修枝技術
十、小結
第二節 撫育間伐
一、《齊民要術》中的榆樹幼林撫育間伐法
二、蘇軾的松樹撫育間伐法
三、楊樹幼齡林撫育伐法
四、桃樹撫育間伐法
五、《課民植牧講義稿》中的撫育間伐法
六、小結
第八章 木材測量計價技術
第一節 測量單位與尺度
一、長度測量單位
二、確定單位長度的依據
三、尺的長度
第二節 長度測算
一、距離測算
二、立木高度測算
三、材長及干圍測算
第三節 體積測算及計價
一、體積測算的基本規則
二、龍泉碼價法
三、本分厘毫法
四、單貨法
五、百寸料法
六、六十寸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