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化筆為劍快意恩仇
初識秦威,大概是在2003年之后的一段時間,那時我在《佛山陶瓷》雜志做主編、社長;秦威經常解答讀者的一些提問,刊登在雜志上。印象中,他對各種色料的疑難問題進行了非常專業的解答。有時解答文章發過來后,他又急匆匆地親自跑到雜志社,說經過再三思考又有新的思路,怕原文誤導讀者而良心過不去,要看著我們修改。他一直做幕后的解答人,堅持不懈,因而通過《佛山陶瓷》雜志這個平臺,他著實圈了一批鐵桿粉絲。
初見秦威,他的個子高高的,臉型特別像知名演員沈騰。雖然他的外貌很像沈騰,但是性格可一點不像。沈騰,能說會道,眉目傳神,具有表演天賦;而秦威呢,性格比較靦腆,一說話臉就紅,帶著笑容,說完之后快速地把頭低下,然后再抬頭偷瞄他人一眼。憑著這樣的第一印象,如果推斷秦威后來能成為行業內登臺亮相、滔滔不絕、輕松拿捏會場氣氛的主持人,估計沒有人會相信。
而后來的發展卻出乎人們意料,秦威走了一條“工而優則文”“文而優則媒”“媒而優則咖”的路子。從優秀的工程師,轉而發表文章,進入行業自媒體,進而成為細分專業的網紅大咖。連著三級跳,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秦威的路子再一次證明:愛好+特長+長期的堅持,等于成功之路。
秦威對行業內大事件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能及時寫出文章來加以發表。如今,我們回頭看看,他當時的很多看法,時至今日仍然不過時。他經常抨擊行業的不良現象,文章針砭時弊,分析鞭辟入里,例如《陶瓷企業倒閉潮或將到來》;有時,他又能一葉知秋,從細微變化推斷行業巨變,這方面的文章有《陶瓷噴墨打印對色料行業的影響》;他對行業的止步不前憂心如焚,如《陶瓷產品的市場單一化加速行業洗牌和競爭白熱化》。
于是,我們看到了多重角色下的秦威。
他有時化身為行業的杜甫,希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有悲憫之心,如《同舟共濟共渡難關——2022年陶瓷下行之年》。
他有時化身為“恨鐵不成鋼”的老師,希望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寫出了《陶瓷人過年放假前還需要干完這“三件大事”》。
他對行業傾注了心血,為行業的興盛而喜,為行業的受阻而憂。如果僅僅是單純的情感表達,而沒有專業的觀點和建議,那么這些文章就不值得一讀。而一旦作者長期關注他所熱愛的專業,就會發現他從不左顧右盼,總是一往無前,直抒胸中的觀點。一個人只有出于公心才會如此無私無畏。
現在行業內不但對各種配方相當保密,而且也很少有人操心去關注整個行業的興盛衰落。更多的人是悶聲做自己的事兒,或者“悶聲發大財”。像秦威這樣抽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去關注行業發展的人不多;而且關注的深度之深、時間之長并公開分享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人就更少了。
秦威能把自己這幾年的一些心得體會和文章,集結成冊出版發行,相信對整個行業、對關注他的粉絲都會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了解行業,既需要大部頭的《年鑒》類書籍,也需要像秦威這種有血有肉、有年輪沉淀的民間高手,巧手織補,描繪行業的畫卷。從這個角度,我盼望秦威新書的出版。憧憬聞著紙墨書香,先睹為快,不亦樂乎?
2023年12月
序二
思想盛宴見解獨到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陶瓷行業在這段時間里經歷了巨大的變革與發展?!短照?/font>——新時代中國建陶大變局》一書的面世,如同一場行業的思想盛宴,將作者秦威多年的行業經驗與深刻見解凝聚于一頁頁紙張之上。
秦威,陶瓷色釉料行業內一位享有盛譽的資深技術專家,他不僅深諳陶瓷的生產技術,更是一位對行業充滿熱忱、懷揣夢想的年輕骨干專家。這本書是他在過去幾年中,通過行業報刊等媒體發表的言論文章的集大成,是他對陶瓷行業深度思考的結晶。
《陶論——新時代中國建陶大變局》以系統全面的視角,概括了當前陶瓷行業的現狀。從陶瓷數碼打印技術的普及,到人才的管理與培養,再到企業品牌建設,每一章節都如同一幅畫卷,勾勒出陶瓷行業的方方面面。秦威通過對行業的痛點問題進行深入剖析,為讀者揭示了行業發展中的挑戰與機遇。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專業書籍,更是秦威對于陶瓷行業的情懷與熱情的真摯表達。他所提出的對于陶瓷展會和環保問題的獨到見解,不僅展示了他對行業未來的深刻洞察,也為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對于廣大的陶瓷技術人員而言,《陶論——新時代中國建陶大變局》無疑是一部珍貴的工作手冊。書中蘊含的豐富經驗和實用方法,將成為他們在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對在校大學生來說,這本書更是一份寶貴的專業教材,將幫助他們建立對陶瓷行業的全面理解,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對于陶瓷企業的負責人而言,《陶論——新時代中國建陶大變局》將為他們提供新的視角和思維方式。書中通過對企業管理、品牌建設等方面的深入探討,有望帶領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大成功。
在這個變革與創新的時代,《陶論——新時代中國建陶大變局》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行業瑰寶。愿這部熱情洋溢的作品,成為陶瓷行業邁向更廣闊未來的催化劑,為行業的蓬勃發展注入更多力量。
2023年12月
序三
智慧結晶洞察未來
《陶論——新時代中國建陶大變局》一書的面世,標志著陶瓷行業迎來了一位資深專家的智慧結晶和對未來發展的深刻洞察。作者秦威,身為陶瓷色釉料領域的技術研發專家,長期在生產一線擔任要職,憑借近二十年的從業經驗,為我們呈現了一場關于陶瓷行業的思想盛宴。
在這本書中,秦威以其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行業的深刻理解,針對企業管理、人事組織、生產經營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作為陶企的管理者,讀者可以在其中汲取靈感,得到對業務運營的啟迪。
我與秦威相識已有十多年,深知他是一位對陶瓷行業充滿熱情且懷有深厚情懷的人。他不僅是業內的技術專家,更是一位富有人文關懷的領導者。在與他的交流中,總是能夠引發許多共鳴,讓人不禁感嘆于他對這個行業的深沉熱愛。
《陶論——新時代中國建陶大變局》所涵蓋的領域極為廣泛,既包含了企業人事管理的精髓,也涵蓋了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作者對于行業熱點話題的獨到見解,使本書成為了業內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陶瓷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秦威在《陶論——新時代中國建陶大變局》中的研判和探討,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借鑒,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劑良藥。相信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陶瓷行業的發展趨勢,更加明晰管理之道,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積蓄力量。
最后,由衷地祝愿《陶論——新時代中國建陶大變局》能夠成為陶企管理者們不可或缺的參考之作,助力他們在激流勇進的市場中穩步前行,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3年12月
前言
我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經歷了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長期,與陶瓷相關的配套行業,如機械設備、窯爐以及色釉料墨水等輔料行業也得到充分的發展與壯大。國產陶機設備以及陶瓷墨水等產品實現了彎道超車,產品質量和工藝技術都實現了重大突破和整線對外輸出。陶瓷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明顯加快,釉料產品也在不斷地更新迭代,部分產品實現了數字化噴墨打印。
整體來看,過去的十年是中國陶瓷行業增長速度最快的十年,中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也在2017年時達到產量巔峰,突破100億平方米。2018年以來我國建筑陶瓷產量總體呈下降趨勢,這主要受上游原燃料成本明顯提升、下游房地產需求走弱以及“雙碳”目標背景下各主要產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電、限產及能耗指標的影響。截至2022年,我國建筑衛生陶瓷產能已下降至73億平方米左右。國內與陶瓷相關聯的配套企業也出現市場遇冷、訂單減少以及出口壓力大等嚴峻形勢。
由此可見,陶瓷行業的發展跟房地產行業息息相關。特別是陶瓷產品逐步向大板化、巖板化轉變,陶瓷機械設備行業的設備創新每一次都是引領陶瓷產品創新的發動機。數字化噴墨打印技術的普及以及升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陶瓷墨水的使用量,拓寬了其應用領域,但是同時也進一步減少了對于傳統釉用色料的需求。
當前,房地產行業充滿挑戰,終端市場對于陶瓷產品需求低迷。出口的減少意味著國內市場產品供大于求的現狀進一步加劇,從而導致瓷磚產品價格不斷創出新低,陶瓷企業為了降低產品成本而降低原料采購標準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即使部分企業喊出提質保價,市場反應也流于平淡,消費者對于產品的了解,更多來源于現場的直觀認識和企業的宣傳背書。因此,陶瓷行業未來幾年必將是洗牌階段的后期,市場競爭和產業鏈競爭也愈發嚴峻,不少陶瓷及相關的色釉料企業選擇退出市場。其中,部分陶瓷企業選擇轉燒鋰電材料或者是轉戰新能源。而傳統色料企業也在轉型,不少企業開始轉向白料等硅酸鋯的生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切事務都存在著變量與不確定性。中國陶瓷行業市場依舊是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之一,只是在市場縮量階段對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以往的暴利增長模式以及傳統的營銷模式難以維持高成本、低流轉模式的存在,陶瓷行業變革以及技術創新依舊是有待突破的方向。作為行業從業者,筆者歷經陶瓷行業的高速增長期與當前的縮量困難時期,本書精選了近幾年的觀點言論,希望能夠為讀者以及當前陶瓷行業的變革創新提供一些思路與啟發。
本書內容主要精選自筆者近幾年在行業媒體上發表的行業觀察分析及企業管理方面的專題研究文章,共分為七部分二十一章,主要結構如下:
第一部分,分析近些年陶瓷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分為三章。
第一章分析了陶瓷數碼打印技術的普及對于傳統色釉料行業企業的影響。自2010年陶瓷墨水國產化加快之后,國內陶瓷企業上馬噴墨打印生產線加速,拋釉磚的市場份額逐年增加,對于陶瓷墨水的需求急速增加。無論是傳統的色料企業還是陶瓷墨水企業,都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和行業產品轉換升級的階段。當然,部分企業因轉型難或者產品技術升級乏力而面臨被淘汰的風險。第二章主要從行業洗牌和熱點政策對于陶瓷行業的影響,來談企業如何做好自己、做好產品。第三章講到行業轉型升級與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以及新冠疫情對于行業的影響和消費降級之后的產業未來要如何應對。
第二部分,主要講陶瓷企業的管理與人才的培養問題。正值陶瓷行業老一代逐步退出經營,“陶二代”們逐漸上手操盤,如何管理好一個陶瓷企業,需要方法和工具,以及實踐經驗。這一部分也是分為三章來展開。其中第四章主要講管理方法和當前陶瓷行業企業管理現狀,強調了組織搭建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精益化管理在于細節的把控。第五章主要講公司的用人原則和陶瓷從業人員的擇企標準,因為企業的競爭終歸是人才的競爭。第六章主要講企業經營,以創業容易守業難來切入主題,企業負責人在日常管理中也要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和經營能力。
第三部分,主要講產品趨勢與當前市場情況。這一部分的內容相對較多,也比較全面,包含了行業大環境下的企業如何應對挑戰、以及市場流行的趨勢與對相關政策的解讀。其中第七和第八章主要講行情趨勢與市場對于產品的需求點及相關市場的分析。第九章談到色釉料行業的產值情況和未來的創新需求點在哪里。第十和第十一章主要分析出口市場及產業思考。
第四部分,主要講企業的品牌建設和如何塑造品牌形象。結合新媒體和社會熱點話題等要素,來強化和指引企業如何借助新媒體來進行市場推廣活動。其中第十二章主要講品牌的建設和如何打造好“佛山陶瓷”這塊招牌。第十三、十四章主要講如何結合行業熱點事件和利用微信去進行市場推廣活動,以及幫助企業吸引流量和提高行業知名度。
第五部分,主要講當前陶瓷行業所面臨的痛點問題以及相關的標準制定。原料標準化的目的最終是打造陶企綠色健康采購,切實降低陶瓷的采購成本。其中第十五章主要講行業賬期過長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以及由賬期過長所導致的爆雷風險現象。第十六章主要講行業內的一些潛規則和對于當前由房地產所引發的系統性風險的控制與如何去規避財務風險。第十七章主要講行業內標準制定的問題、對當前行業內潛在危機的分析,以及對于部分陶瓷原料商等投機倒把行為的剖析。
第六部分,主要講關于陶瓷展會的一些觀點和看法。第十八章主要講如何辦好一場陶瓷展會以及陶瓷企業如何利用好陶瓷展會去拓展客戶,進行市場推廣。第十九章主要結合陶瓷行業的現狀,談對于每年年底的陶瓷行業企業年會、協會年會的一些看法與觀點。
第七部分,主要講環保政策與行業創新的話題。其中第二十章主要從環保政策的角度,結合當前行業情況來分析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與企業今后需要去做哪些事情,特別是碳交易以及“雙碳”目標等對于行業今后的影響等。第二十一章主要講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方向的話題,包括對于陶瓷煤轉氣實施后的影響以及當前陶瓷行業新工藝、新材料研究方向的分析。
本書是筆者陶瓷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由于時間比較倉促和個人能力精力有限,寫作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另外,作為筆者階段性的言論觀點的文章精選,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當時的一些看法,有一定的時效性。由于個人知識的局限性和立場角度不同,書中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同行見諒,批評指正,共同探討。大家一起為陶瓷行業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添磚加瓦。
在此,感謝所有為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而付出努力的朋友及行業前輩老師們。本書的出版有幸得到了以下企業的資助及個人幫助,他們分別是:山東國瓷康立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張天杰先生、肇慶市新潤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羅樹興先生、廣東中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徐志成先生、佛山市陶結義無機材料有限公司的廖繼明先生、佛山市展邦鋯材料有限公司的吳團花女士、佛山市三水區富威順化工有限公司的張俊峰先生、佛山市中冠無機材料有限公司的衛翠婷女士、佛山市華都陶瓷色釉有限公司的陳殊女士、佛山市新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李建成先生、廣東三水大鴻制釉有限公司的蔡佑杰先生、佛山市楊森化工有限公司的江正耕先生、佛山市美添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的劉桂彬先生、肇慶市中元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李文芳女士、廣西藤縣創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黃顯華先生、佛山市華意陶瓷顏料有限公司的李愛林先生、佛山市揚子顏料有限公司的吳愛勇先生、佛山市國方纖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方國福先生和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喬富東先生,再次深表感謝!
著者2024年1月